17日從天津市靜海區獲悉,針對“調料造假窩點聚集天津獨流鎮”事件,靜海區已成立了處置領導小組,現場部署指揮,并再組織100余人分7個小組對獨流鎮28個村街逐戶進行排查,并做好“查、封、抓、追”的工作。
(執法人員在展示造假者勾兌的醬油)
截至16日晚24點,公安部門已經拘留涉案人員7人。天津獨流鎮假調料登上了新聞頭條,被爆用工業鹽勾兌假調料并販賣至全國各地,“每年產值以億元計”,而且造假窩點經營超過10年!
化工主要產品中的鹽酸、燒堿、純堿、氯化銨、氯氣等都是用工業鹽為原料生產的。 這些調料吃進了肚子里,還不相當于喝下了整個實驗室?
工業鹽勾兌 廢料回收做出假調料
在天津市靜海區獨流鎮的一些普通民宅里,每天生產著大量假冒名牌調料,雀巢、太太樂、王守義、家樂、海天、李錦記等市場知名品牌幾乎無一幸免。
這個擁有十多年造假歷史的“北方調料造假中心”,每年產值以億元計,每天生產著大量假冒名牌調料,通過物流配送或送貨上門的方式,流向北京、上海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山東、四川、黑龍江、新疆等地。
工業用鹽加色素 勾兌出“名牌醬油”
經記者深入調查發現,在獨流鎮的一間雜亂無章的屋子里,立著一個1米多高的深藍色塑料桶,里面盛著將近半桶醬色液體,插在桶里的木棍上纏著幾根已經變色的橡皮管,一直延伸到桶外。
地上還堆放著各種原料,以及大量空的玻璃瓶和印著“東古”、“李錦記”字樣的瓶蓋,旁邊還有一些已經灌裝完畢未貼標簽的玻璃瓶。
另外兩間屋子里,地上同樣擺滿了灌裝封蓋未貼標簽的“東古醬油”,拐角處堆放著二十多箱已經完成裝箱的假冒醬油,以及一堆堆碼放整齊的醬油外包裝紙箱和成桶的色素。
據當地造假者介紹,醬油造假的方法非常簡單,拿工業用鹽、自來水、色素和食品添加劑按一定比例勾兌一下就可以。
專家向記者表示工業用鹽不能用作食品原料,應該在包裝上標注“嚴禁食用”。并且,工業用鹽含有大量雜質和很多有害成分,如亞硝酸鹽是致癌物,還有一些重金屬,會傷害肝臟、腎臟。
而甜蜜素、苯甲酸鈉、山梨酸鉀雖然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,但是須嚴格按相關標準添加,過量的話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。
用過的八角花椒 經回收變身“十三香”
隨后,記者跟隨王守義十三香打假人員和刑警隊負責人,來到一處假冒十三香的生產窩點時發現,在一個四合院里,搭建著一間與倒座房相通的彩鋼板房,院內的一個蛇皮袋里裝有印著“王守義十三香”字樣的外包裝紙箱。
彩鋼板房里擺放著一張搭在凳子上的大木板,木板上堆放著大量已經灌裝好的粉末狀調料,木板下方堆著一袋袋“十三香”包裝盒,房間角落里堆放著三大蛇皮袋已經灌裝好的成品。
在光線昏暗的倒座房內放有一臺灌裝機,機器還有余溫,口內盛有還未灌裝完畢的原料,假冒“十三香”的包裝袋正在機器上等待灌裝。在灌裝機前方,堆放著20袋左右的原料粉末。由此看來,造假工業已實現了自動化,厲害厲害。
在另一處的案板上放著兩臺封膜機,地上沒有任何標識的白皮紙箱內,裝著20多箱已經包裝封膜完畢的調料,上面“王守義十三香”的商標、圖案一應俱全。
據知情者透露,該窩點已存在兩年多了,使用的原料來自臨近的王口鎮。據悉,王口鎮存在著大量瓜子加工企業,企業浸泡瓜子用過的八角、花椒、小茴香等廢料由專人回收,晾干后再粉碎成粉末,而后以每斤兩元的價格賣給調料造假者。
造假者有熟人圈子 形成相關產業一條龍
據當地知情人介紹,獨流鎮當地調料造假人員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互通的圈子,一家警覺,其他所有造假者便都能得到風聲。
“外人就算是想要買貨,這些造假者也不一定會賣給你。特別是一些做得規模大的,他們已經有自己全國穩定的客戶群,陌生人需要熟人之間相互介紹,才會賣貨給你。”
知情人表示,在獨流,全國所有知名調味料都可以做出來,假冒對象包括美好、財神、安琪、東古、海天、老干媽、黃飛鴻、家樂等著名調料品牌,覆蓋醬油、醋、火鍋料、醬料、雞精、蠔油等。
同時,由于大量造假窩點長期存在,在當地延伸出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。在獨流當地生產的假調料,使用的包裝紙箱和標簽均可買到,而生產瓶裝類的調料,還有專門的人回收舊調料瓶,利用火堿刷洗干凈再賣給造假者。
據悉,天津獨流鎮調料造假事件,假冒劣質調料流向北京等全國多地一事被媒體曝光后,北京市食藥監局局長叢駱駱在北京“兩會”上表示,目前,北京市藥監局正在密切與天津相關監管部門配合,追查上述造價調料的去向。 17日從天津市靜海區獲悉,針對“調料造假窩點聚集天津獨流鎮”事件,靜海區已成立了處置領導小組,現場部署指揮,并再組織100余人分7個小組對獨流鎮28個村街逐戶進行排查,并做好“查、封、抓、追”的工作。
(執法人員在展示造假者勾兌的醬油)
截至16日晚24點,公安部門已經拘留涉案人員7人。天津獨流鎮假調料登上了新聞頭條,被爆用工業鹽勾兌假調料并販賣至全國各地,“每年產值以億元計”,而且造假窩點經營超過10年!
化工主要產品中的鹽酸、燒堿、純堿、氯化銨、氯氣等都是用工業鹽為原料生產的。 這些調料吃進了肚子里,還不相當于喝下了整個實驗室?
工業鹽勾兌 廢料回收做出假調料
在天津市靜海區獨流鎮的一些普通民宅里,每天生產著大量假冒名牌調料,雀巢、太太樂、王守義、家樂、海天、李錦記等市場知名品牌幾乎無一幸免。
這個擁有十多年造假歷史的“北方調料造假中心”,每年產值以億元計,每天生產著大量假冒名牌調料,通過物流配送或送貨上門的方式,流向北京、上海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山東、四川、黑龍江、新疆等地。
工業用鹽加色素 勾兌出“名牌醬油”
經記者深入調查發現,在獨流鎮的一間雜亂無章的屋子里,立著一個1米多高的深藍色塑料桶,里面盛著將近半桶醬色液體,插在桶里的木棍上纏著幾根已經變色的橡皮管,一直延伸到桶外。
地上還堆放著各種原料,以及大量空的玻璃瓶和印著“東古”、“李錦記”字樣的瓶蓋,旁邊還有一些已經灌裝完畢未貼標簽的玻璃瓶。
另外兩間屋子里,地上同樣擺滿了灌裝封蓋未貼標簽的“東古醬油”,拐角處堆放著二十多箱已經完成裝箱的假冒醬油,以及一堆堆碼放整齊的醬油外包裝紙箱和成桶的色素。
據當地造假者介紹,醬油造假的方法非常簡單,拿工業用鹽、自來水、色素和食品添加劑按一定比例勾兌一下就可以。
專家向記者表示工業用鹽不能用作食品原料,應該在包裝上標注“嚴禁食用”。并且,工業用鹽含有大量雜質和很多有害成分,如亞硝酸鹽是致癌物,還有一些重金屬,會傷害肝臟、腎臟。
而甜蜜素、苯甲酸鈉、山梨酸鉀雖然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,但是須嚴格按相關標準添加,過量的話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。
用過的八角花椒 經回收變身“十三香”
隨后,記者跟隨王守義十三香打假人員和刑警隊負責人,來到一處假冒十三香的生產窩點時發現,在一個四合院里,搭建著一間與倒座房相通的彩鋼板房,院內的一個蛇皮袋里裝有印著“王守義十三香”字樣的外包裝紙箱。
彩鋼板房里擺放著一張搭在凳子上的大木板,木板上堆放著大量已經灌裝好的粉末狀調料,木板下方堆著一袋袋“十三香”包裝盒,房間角落里堆放著三大蛇皮袋已經灌裝好的成品。
在光線昏暗的倒座房內放有一臺灌裝機,機器還有余溫,口內盛有還未灌裝完畢的原料,假冒“十三香”的包裝袋正在機器上等待灌裝。在灌裝機前方,堆放著20袋左右的原料粉末。由此看來,造假工業已實現了自動化,厲害厲害。
在另一處的案板上放著兩臺封膜機,地上沒有任何標識的白皮紙箱內,裝著20多箱已經包裝封膜完畢的調料,上面“王守義十三香”的商標、圖案一應俱全。
據知情者透露,該窩點已存在兩年多了,使用的原料來自臨近的王口鎮。據悉,王口鎮存在著大量瓜子加工企業,企業浸泡瓜子用過的八角、花椒、小茴香等廢料由專人回收,晾干后再粉碎成粉末,而后以每斤兩元的價格賣給調料造假者。
造假者有熟人圈子 形成相關產業一條龍
據當地知情人介紹,獨流鎮當地調料造假人員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互通的圈子,一家警覺,其他所有造假者便都能得到風聲。
“外人就算是想要買貨,這些造假者也不一定會賣給你。特別是一些做得規模大的,他們已經有自己全國穩定的客戶群,陌生人需要熟人之間相互介紹,才會賣貨給你。”
知情人表示,在獨流,全國所有知名調味料都可以做出來,假冒對象包括美好、財神、安琪、東古、海天、老干媽、黃飛鴻、家樂等著名調料品牌,覆蓋醬油、醋、火鍋料、醬料、雞精、蠔油等。
同時,由于大量造假窩點長期存在,在當地延伸出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。在獨流當地生產的假調料,使用的包裝紙箱和標簽均可買到,而生產瓶裝類的調料,還有專門的人回收舊調料瓶,利用火堿刷洗干凈再賣給造假者。
(江西大凱新材料有限公司)
據悉,天津獨流鎮調料造假事件,假冒劣質調料流向北京等全國多地一事被媒體曝光后,北京市食藥監局局長叢駱駱在北京“兩會”上表示,目前,北京市藥監局正在密切與天津相關監管部門配合,追查上述造價調料的去向。